流转千年的漆艺之美

犀皮漆,是中国古代大漆工艺中最为神秘和绚丽的品种之一,其名称并非指犀牛皮,而是因其行云流水、变幻莫测的肌理与犀牛项皮层叠纹理相似而得名。

犀皮漆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。漆器在中国安徽省马鞍山朱然墓中出土,其表面纹饰被考古学家确认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犀皮漆实物,距今已逾1800多年。 犀皮漆在跨越千年的历史中几经沉浮,濒临失传,在现代手工艺人不断的研究与寻访中,该技艺才得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。

 

 

时间的层浪

「大漆」工艺,是一场与时间的艺术共创。匠人以天然漆液,一遍遍涂抹、一遍遍等待,在光阴的沉淀中层层叠加。每一道漆层,都记录着一段时光。

「上下」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老师,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,不断创新,共同为历史超过1800年的大漆工艺注入新的生命,让中国传统工艺走向更大的舞台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时光的层浪,在漆层的涟漪间,感受东方美学的澎湃生命力。

 

 

打磨出来的纹理奇迹

犀皮漆的奥秘,在于“堆色”与“磨显”的匠心循环。

匠人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,每一道色漆都在荫房中静静凝固,等待下一次覆盖。当漆层累积至足够厚度,真正的魔法开始了——通过精准打磨,覆盖的色层被逐渐揭开,原本平行的漆层在起伏的胎体上显现出流转不息的纹理。

这一切的基底,是来自漆树的天然大漆。这种东方独有的材料不仅赋予器物温润光泽,更以耐腐耐磨的特性守护着千年时光。

 

1. 胎骨制作

依据古法,在胎体上裱贴苎麻夏布,刷涂生漆,再以生漆与古瓦灰调和的漆灰反复批刮五六遍,逐步塑造出精准的器型。

 

2. 打埝塑纹

用稠厚的色漆在胎体表面点堆出凸起的纹路,称为“打埝”。这是纹理成型的基础,技艺难度极高。

 

3. 层层髹漆

打埝后的胎体需入荫房干燥约一个月。之后,逐层涂刷不同颜色的漆料,每髹一层都需再次入荫等待完全干透,整个过程对温湿度极为敏感。仅髹漆一步,一件器物的诞生便需历经数月之久。

 

4. 磨显纹理

待漆面彻底干透,开始打磨。原先凸起的埝点周围因层层色漆环绕,在打磨后逐渐显露出如涟漪般层层叠叠的自然纹理。

 

5. 手工抛光

打磨平整后,需以手工进行最后抛光。这道工序考验匠人的手感,力度与速度需恰到好处,才能引出器物内敛的宝光,过与不及皆会影响最终光泽。

 

 

现代馆藏的流动诗篇

当千年犀皮漆与现代美学相遇,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。

在「上下」的匠心演绎下,这项传统工艺化作宴席间流转的雅致配饰、聚拢美好的漆艺攒盒,乃至静驻空间的典藏茶桌——犀皮漆不仅是装点日常的流动诗篇,更是穿越时空的艺术珍品,在世界级博物馆中绽放着独特的中国韵味。

 

如意系列黑金斑犀皮漆镶钻晚装包

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于2021年永久收藏红金斑款

 

如园系列黑金斑犀皮漆盖盒

大英博物馆于2017年永久收藏红金斑款

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永久收藏红金斑款

 

大天地系列黑金斑犀皮漆碳纤维长桌

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永久收藏褐金斑款